大明靠山王,崇祯认我当大哥第七十六章 伸冤
“什……”崇祯险些叫出声来,险险的又住了口,与王承恩面面相觑,互相都看出对方脸上的震惊。
成国公朱纯臣是谁,在场之人自然没有谁不知道。
靖难功臣,成祖朱棣手下悍将朱能第九世孙,世袭国公,在京勋贵之中素有知兵事的美誉。
而且此人颇有通古博今之能,在崇祯面前说话做事也处处透着一股忠君爱民的做派,更是每每提起先帝天启便要落泪追思。
很有一股文武全才、忠君爱国的样子,因着这一点,崇祯已经决定让其监修《熹宗悊皇帝实录》,这不仅是他大哥天启的传记,同时也是大明其中一段时期的正史。
能够主持监修一部正史,可见崇祯对朱纯臣也是颇有重用之意。
然而现在却是冷不丁的被他兄长王安告了御状,更是扬言快要被朱纯臣逼死了,这又是怎么个事儿
施凤来与钱龙锡二人更是摸不着头脑,天子大费周章要审的天字第一号大冤案,主角竟然是朱纯臣
这到底只是巧合,还是皇帝有意为之
如果是有意为之,难道说陛下早就有心要收拾朱纯臣
不过文成与勋贵之间不睦久矣,虽然没什么生死大仇,但也乐得看对方热闹。
崇祯默然片刻,再次提笔写下几个字。
方正化照例接过,说道:“究竟是何冤情,朱纯臣又如何要将你逼入死路,且细细说来。”
王安也不磨叽,江朱纯臣如何危地利用想要吞并自己的王记煤栈不成,便霸占了自己在西山上的煤矿,又下令京城煤业封杀自己,随后更是派家奴前来煤栈打砸的事情说了。
又添油加醋,说自己如何苦心孤旨想让京城百姓用上便宜煤,如今去落得个被收了定金的客商逼门讨债众叛亲离的下场。
又讲那国公府的家奴如何嚣张跋扈,打砸了自己的煤栈不说,还威胁要让自己准备好棺材等死!
说完这些,王安又假惺惺的嗷了一声,假装抹着眼泪道:“原想着民不与官斗,何况国公呼虽草民毕生家产被夺,却奈何对方贵为国公!为着小命着想,全当是破财免灾,只可惜我京城百姓再也用不上便宜煤了。”
“不过草民从小仰慕太祖皇帝,曾听说书人讲,太祖开国之初曾立下公侯铁榜,明言公侯不得强占官民的山场、湖泊、茶园、芦荡以及金银铜铁场等。”
“料想着煤矿也当是其中之一,故此走头无路又兼着不忍我京城百姓寒冬难度,这才舍了性命前来告御状!”
“请陛下明鉴,为草民做主!”
说罢,从怀里掏出一张契约文书双手举过头顶。
方正化也不用吩咐,从屏风与墙壁之间的缝隙走过去接了,转递给王承恩。
王承恩瞄都不用瞄便知真假,因为这契约文书正是他亲自找户部尚书毕志严办的,这上头还是他的笔迹。
不过当着两位内阁辅臣的面,王承恩还是装模作样的递给了崇祯帝。
崇祯也是随便扫了一眼,便放到了一边。
提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,方正化接过来念道:“陛下已经知道了你的冤屈,若朱纯臣果有枉法,必定国法难饶!”
“只是兹事体大,朝廷也不可能听你一面之词,陛下自会命人查办此事,你先回去听旨就是。”
王安眼珠子转了两圈总觉得此事不保险,说到底对方可是国公,外戚当中爵位最高者。
皇帝是否真会为了他一个草民的死活,去追究一个国公,此事孰难预料。不过抛开后世人对崇祯才能方面的质疑,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算得上一个好皇帝。
虽不是包拯海瑞那般铁面无私的人物,但也不是徇私枉法之辈。
既然这件事已经到了崇祯的耳朵里,王安即便得不到满意的结果,料想也不会更坏。
正要磕头谢恩,屏风对面的人影已是呼啦啦出了屋子。
且不提王安如何纠结忐忑,一面回家一面做好了事不成,防着朱纯臣报复的逃命准备。
这面崇祯领着王承恩、施凤来与钱龙锡回到文华殿,还没入座便阴着脸问道:“朱纯臣强占良民煤矿产业一案,两位爱卿怎么看”
原本崇祯是决定,不论何人竟敢惹到自家兄长头上,活罪也要让他变死罪。
但到底对方身为国公,又是奉天靖难的大功臣之后,更别提崇祯对朱纯臣观感不错,还存了重用的心思,因此便有些犹豫起来。
而且这桩御状本就来得蹊跷,这就让师傅来二人不愿趟这趟浑水。
表面上看这是一桩状告勋贵强占百姓产业的案子,甚至连人命都还没有闹出来。
当一般百姓遇到这种事要么忍气吞声,要么到顺天府衙去告,万万没有直接跑到午门告御状的。
从这一点上来说,王安在钱龙锡和施凤来眼中也的确是个奇葩。
这就不得不让这俩老狐狸疑神疑鬼,各种阴谋论在心中翻江倒海。
不过皇帝开口问了,闭着嘴巴也不行。
施凤来身为首辅,不得不率先回答:“启禀陛下,公侯强占民田民产本就时有发生,这位名叫王安的小掌柜所说倒也不见得冤枉。”
“况且契约文书都在,此事只需私下遣人打探便知成国公是否果真占人煤窑。若果真,陛下下旨着令其不得欺压百姓,再将煤窑还给人家就是了。”
钱龙锡有些诧异的看了施凤来一眼,没想到施凤来在这风雨飘摇之时,居然还敢替百姓说话。
虽然也没有力主严查此事、追究罪责,但却也可以理解。
毕竟朱纯臣这段时间颇得帝心,怎么看也不像是皇帝有意设计要收拾他的样子。
如此一来,这桩御状八成便是个巧合。
而如果只是巧合,那么在一个普通百姓和国公之间应该站队哪一边似乎已不言自明。
更何况是他们这些极擅和稀泥的大学士,在事态没有明确之前,想让他们明确表态一件事简直比登天还难。
成国公朱纯臣是谁,在场之人自然没有谁不知道。
靖难功臣,成祖朱棣手下悍将朱能第九世孙,世袭国公,在京勋贵之中素有知兵事的美誉。
而且此人颇有通古博今之能,在崇祯面前说话做事也处处透着一股忠君爱民的做派,更是每每提起先帝天启便要落泪追思。
很有一股文武全才、忠君爱国的样子,因着这一点,崇祯已经决定让其监修《熹宗悊皇帝实录》,这不仅是他大哥天启的传记,同时也是大明其中一段时期的正史。
能够主持监修一部正史,可见崇祯对朱纯臣也是颇有重用之意。
然而现在却是冷不丁的被他兄长王安告了御状,更是扬言快要被朱纯臣逼死了,这又是怎么个事儿
施凤来与钱龙锡二人更是摸不着头脑,天子大费周章要审的天字第一号大冤案,主角竟然是朱纯臣
这到底只是巧合,还是皇帝有意为之
如果是有意为之,难道说陛下早就有心要收拾朱纯臣
不过文成与勋贵之间不睦久矣,虽然没什么生死大仇,但也乐得看对方热闹。
崇祯默然片刻,再次提笔写下几个字。
方正化照例接过,说道:“究竟是何冤情,朱纯臣又如何要将你逼入死路,且细细说来。”
王安也不磨叽,江朱纯臣如何危地利用想要吞并自己的王记煤栈不成,便霸占了自己在西山上的煤矿,又下令京城煤业封杀自己,随后更是派家奴前来煤栈打砸的事情说了。
又添油加醋,说自己如何苦心孤旨想让京城百姓用上便宜煤,如今去落得个被收了定金的客商逼门讨债众叛亲离的下场。
又讲那国公府的家奴如何嚣张跋扈,打砸了自己的煤栈不说,还威胁要让自己准备好棺材等死!
说完这些,王安又假惺惺的嗷了一声,假装抹着眼泪道:“原想着民不与官斗,何况国公呼虽草民毕生家产被夺,却奈何对方贵为国公!为着小命着想,全当是破财免灾,只可惜我京城百姓再也用不上便宜煤了。”
“不过草民从小仰慕太祖皇帝,曾听说书人讲,太祖开国之初曾立下公侯铁榜,明言公侯不得强占官民的山场、湖泊、茶园、芦荡以及金银铜铁场等。”
“料想着煤矿也当是其中之一,故此走头无路又兼着不忍我京城百姓寒冬难度,这才舍了性命前来告御状!”
“请陛下明鉴,为草民做主!”
说罢,从怀里掏出一张契约文书双手举过头顶。
方正化也不用吩咐,从屏风与墙壁之间的缝隙走过去接了,转递给王承恩。
王承恩瞄都不用瞄便知真假,因为这契约文书正是他亲自找户部尚书毕志严办的,这上头还是他的笔迹。
不过当着两位内阁辅臣的面,王承恩还是装模作样的递给了崇祯帝。
崇祯也是随便扫了一眼,便放到了一边。
提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,方正化接过来念道:“陛下已经知道了你的冤屈,若朱纯臣果有枉法,必定国法难饶!”
“只是兹事体大,朝廷也不可能听你一面之词,陛下自会命人查办此事,你先回去听旨就是。”
王安眼珠子转了两圈总觉得此事不保险,说到底对方可是国公,外戚当中爵位最高者。
皇帝是否真会为了他一个草民的死活,去追究一个国公,此事孰难预料。不过抛开后世人对崇祯才能方面的质疑,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算得上一个好皇帝。
虽不是包拯海瑞那般铁面无私的人物,但也不是徇私枉法之辈。
既然这件事已经到了崇祯的耳朵里,王安即便得不到满意的结果,料想也不会更坏。
正要磕头谢恩,屏风对面的人影已是呼啦啦出了屋子。
且不提王安如何纠结忐忑,一面回家一面做好了事不成,防着朱纯臣报复的逃命准备。
这面崇祯领着王承恩、施凤来与钱龙锡回到文华殿,还没入座便阴着脸问道:“朱纯臣强占良民煤矿产业一案,两位爱卿怎么看”
原本崇祯是决定,不论何人竟敢惹到自家兄长头上,活罪也要让他变死罪。
但到底对方身为国公,又是奉天靖难的大功臣之后,更别提崇祯对朱纯臣观感不错,还存了重用的心思,因此便有些犹豫起来。
而且这桩御状本就来得蹊跷,这就让师傅来二人不愿趟这趟浑水。
表面上看这是一桩状告勋贵强占百姓产业的案子,甚至连人命都还没有闹出来。
当一般百姓遇到这种事要么忍气吞声,要么到顺天府衙去告,万万没有直接跑到午门告御状的。
从这一点上来说,王安在钱龙锡和施凤来眼中也的确是个奇葩。
这就不得不让这俩老狐狸疑神疑鬼,各种阴谋论在心中翻江倒海。
不过皇帝开口问了,闭着嘴巴也不行。
施凤来身为首辅,不得不率先回答:“启禀陛下,公侯强占民田民产本就时有发生,这位名叫王安的小掌柜所说倒也不见得冤枉。”
“况且契约文书都在,此事只需私下遣人打探便知成国公是否果真占人煤窑。若果真,陛下下旨着令其不得欺压百姓,再将煤窑还给人家就是了。”
钱龙锡有些诧异的看了施凤来一眼,没想到施凤来在这风雨飘摇之时,居然还敢替百姓说话。
虽然也没有力主严查此事、追究罪责,但却也可以理解。
毕竟朱纯臣这段时间颇得帝心,怎么看也不像是皇帝有意设计要收拾他的样子。
如此一来,这桩御状八成便是个巧合。
而如果只是巧合,那么在一个普通百姓和国公之间应该站队哪一边似乎已不言自明。
更何况是他们这些极擅和稀泥的大学士,在事态没有明确之前,想让他们明确表态一件事简直比登天还难。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大明靠山王,崇祯认我当大哥。本章网址:http://www.6kshu.com/0_2/7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