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靠山王,崇祯认我当大哥第五十章 煤矿到手
“还是大伴你做事细心!”崇祯夸奖了一句,当即迈步出发。
…………
“唉……看不出你个浓眉大眼的也是个谎话精,为兄真是错信你了!”
王记生药铺,王安坐在柜台后面,看着空荡荡的大街不禁叹息一声。
自打与崇祯约定合资搞煤炭生意之后,已经过去七八天,自己这位土豪堂弟便一去不复返,半点消息也无了。
说来也是,好歹是两万五千两银子的大生意,要人家出资在跟自己分润,似乎不太现实。
毕竟在商言商,要是易地而处,王安也不觉得自己会愿意独立出资收购煤矿之后,再分一半的利润给别人,哪怕那人有吹得天乱坠的商业计划,说到底也是空手套白狼。
只要不傻,只怕都不会做这样的生意。
看来那天,堂弟只是敷衍自己了。
没了土豪堂弟的注资,王安自己也不想再去找周鉴。
毕竟自己身上就那几百两银子,再去找人家也没用。
就在王安灰心丧气,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之时,那位他心心念念的堂弟却又忽然出现。
“兄长,好生悠闲啊!”崇祯挂着笑,大踏步进入生药铺。
拍了拍身上的落雪,自顾自的在火炉边坐下。
王安顿时喜出望外,有点小殷勤的给崇祯倒上热茶,笑眯眯的试探道:“贤弟这些时日都去哪儿了,为兄挂念死了!”
崇祯哈哈一笑,王安的这点小心思可以说是没有丝毫遮掩,当即从袖子里抽出煤矿契约道:“愚弟这些日子不就是为了这点东西奔走么。”
“哈哈!”王安拿起契约,脸上都是止不住地笑意。
“我就知道贤弟是个言出必行之人,虽然了点时间,但是只要事情办成了就好!接下来,贤弟你就等着分红吧!我敢说这蜂窝煤的生意做好了,比叔叔在边关提心吊胆的贩药材可赚得多!”
“哦,果真如此好赚,便要多谢兄长抬举了。”崇祯此时要人有人(袁崇焕)、要钱有钱,正是心情大好之时。
排除袁崇焕不说,刚到手的八百万两和可以预期的三千万两银子,都是多亏了王安出的主意,是以也不介意说上两句奉承话。
事实上,崇祯都已经想过,要不要公开自己的身份,直接调王安入朝为官,王安不是什么麻衣门么,钦天监也好、礼部的道录司也罢,随王安高兴。
只是后来转念一想,到时候两者成了君臣关系,有些话倒不如“兄弟”之间可以畅所欲言。
反正左右都是把王安当军师,只要这个功能还在,王安是百姓还是大臣都无关紧要。
于是,便也熄灭了这个想法。
王安闻言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,即便是以他的脸皮厚度也觉得有些发烧起来,不禁感叹自己这堂弟还真是天真善良的可以啊。
自己一分银子没出,就占了这几万两生意一般的股份,对方还要感谢自己抬举提携,想想真有些不好意思。
分明是自己占了对方的便宜,应该自己多谢对方抬举才对。
不过这种蒙骗二傻子的羞愧感也只是一闪而逝,王安继续大言不惭道:“自家兄弟不正该互相扶持嘛!说这些,就见外了不是!”说罢,将契约小心翼翼的收进怀里。
契约上有煤矿的具体地址,所以王安也没问煤矿在哪儿。
王安收好契约,忽的又想起来道:“当时为兄与那周鉴可是谈好的,买煤矿送货场,附带一货场的煤,贤弟可拿下了”
当时王安的确说过这事,不过崇祯哪里记得。
就连这煤矿,也是王承恩心细,早早跟户部打了招呼的。
于是崇祯笑容一僵,尴尬的看向王承恩,指望着这位细心地大伴把货场的事情也办好了。
不过王承恩也是笑容僵硬,显然也把这茬忘了。
这煤矿是户部直接收缴的,周鉴自然不会再好心的“买二送一”,也不知道那货场户部收了没有,还是仍在周鉴手上。
不过崇祯看他,王承恩也只好硬着头皮道:“收下了的,只是房契忘了带上还在客栈里。”
王安当即迫不及待道:“哎呦,那有劳大管家快去取回来,这边等着货场就可以开工了。”
王承恩还想着等回去之后再找户部问问,谁知道王安如此心急。
看了眼崇祯,见崇祯点头,于是便不情不愿的转身离开了生药铺。
等王承恩走了,王安这才碎嘴道:“贤弟,这管家你给开的多少银子,做事咋这么粗心大意,货场房契这么重要的东西也能忘带。咱们做生意,最重要的就是心细如发你知道”
要是王安知道,要不是王承恩,也许他今天还未必立刻就能拿到煤矿,估计会为自己背后嚼舌根而感到羞愧。
心心念念的煤矿终于拿下,王安瞬间心情大好,嚷嚷着要上广渠门的大酒家给崇祯订酒席,只是喊得大声,屁股却是一点没离开椅子。
崇祯眼下正“爱”王安“爱”的不行,所以倒也不觉得王安虚伪,反而拦住王安道:“这点小事愚弟让家奴去办就是,你我坐在这里烤烤火聊聊天不是更好吗!”
说罢,朝门外喊了一声,“去个人,定桌席面来。”
“诺。”门外顿时响起应承声。
王安探头瞟了几眼,门外仍是一片冰天雪地,那里见得到半点人影。
“有钱真好,贤弟你这家奴素质好高啊!这么冷的天,搁外头也不觉得冷哈”王安羡慕道:“要不然让他们进来烤火吧,怪可怜的。”
“他们穿的厚实,无妨的。”崇祯随便应付一句,毕竟一会儿要跟王安讨论的可都是国家大事,在场的人越少越好。
两人默默烤了会儿火,崇祯酝酿着说道:“兄长知道袁崇焕这个人吗”
王安斜睨了崇祯一眼,奇怪道:“圆嘟嘟,恐怕中国人很难不知道啊!咋说起他来了”
崇祯咧嘴一笑,说出编了许久的谎话,“咱家是在辽东做药材生意的,袁崇焕之前是辽东督师,父亲与他见过几面。”
…………
“唉……看不出你个浓眉大眼的也是个谎话精,为兄真是错信你了!”
王记生药铺,王安坐在柜台后面,看着空荡荡的大街不禁叹息一声。
自打与崇祯约定合资搞煤炭生意之后,已经过去七八天,自己这位土豪堂弟便一去不复返,半点消息也无了。
说来也是,好歹是两万五千两银子的大生意,要人家出资在跟自己分润,似乎不太现实。
毕竟在商言商,要是易地而处,王安也不觉得自己会愿意独立出资收购煤矿之后,再分一半的利润给别人,哪怕那人有吹得天乱坠的商业计划,说到底也是空手套白狼。
只要不傻,只怕都不会做这样的生意。
看来那天,堂弟只是敷衍自己了。
没了土豪堂弟的注资,王安自己也不想再去找周鉴。
毕竟自己身上就那几百两银子,再去找人家也没用。
就在王安灰心丧气,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之时,那位他心心念念的堂弟却又忽然出现。
“兄长,好生悠闲啊!”崇祯挂着笑,大踏步进入生药铺。
拍了拍身上的落雪,自顾自的在火炉边坐下。
王安顿时喜出望外,有点小殷勤的给崇祯倒上热茶,笑眯眯的试探道:“贤弟这些时日都去哪儿了,为兄挂念死了!”
崇祯哈哈一笑,王安的这点小心思可以说是没有丝毫遮掩,当即从袖子里抽出煤矿契约道:“愚弟这些日子不就是为了这点东西奔走么。”
“哈哈!”王安拿起契约,脸上都是止不住地笑意。
“我就知道贤弟是个言出必行之人,虽然了点时间,但是只要事情办成了就好!接下来,贤弟你就等着分红吧!我敢说这蜂窝煤的生意做好了,比叔叔在边关提心吊胆的贩药材可赚得多!”
“哦,果真如此好赚,便要多谢兄长抬举了。”崇祯此时要人有人(袁崇焕)、要钱有钱,正是心情大好之时。
排除袁崇焕不说,刚到手的八百万两和可以预期的三千万两银子,都是多亏了王安出的主意,是以也不介意说上两句奉承话。
事实上,崇祯都已经想过,要不要公开自己的身份,直接调王安入朝为官,王安不是什么麻衣门么,钦天监也好、礼部的道录司也罢,随王安高兴。
只是后来转念一想,到时候两者成了君臣关系,有些话倒不如“兄弟”之间可以畅所欲言。
反正左右都是把王安当军师,只要这个功能还在,王安是百姓还是大臣都无关紧要。
于是,便也熄灭了这个想法。
王安闻言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,即便是以他的脸皮厚度也觉得有些发烧起来,不禁感叹自己这堂弟还真是天真善良的可以啊。
自己一分银子没出,就占了这几万两生意一般的股份,对方还要感谢自己抬举提携,想想真有些不好意思。
分明是自己占了对方的便宜,应该自己多谢对方抬举才对。
不过这种蒙骗二傻子的羞愧感也只是一闪而逝,王安继续大言不惭道:“自家兄弟不正该互相扶持嘛!说这些,就见外了不是!”说罢,将契约小心翼翼的收进怀里。
契约上有煤矿的具体地址,所以王安也没问煤矿在哪儿。
王安收好契约,忽的又想起来道:“当时为兄与那周鉴可是谈好的,买煤矿送货场,附带一货场的煤,贤弟可拿下了”
当时王安的确说过这事,不过崇祯哪里记得。
就连这煤矿,也是王承恩心细,早早跟户部打了招呼的。
于是崇祯笑容一僵,尴尬的看向王承恩,指望着这位细心地大伴把货场的事情也办好了。
不过王承恩也是笑容僵硬,显然也把这茬忘了。
这煤矿是户部直接收缴的,周鉴自然不会再好心的“买二送一”,也不知道那货场户部收了没有,还是仍在周鉴手上。
不过崇祯看他,王承恩也只好硬着头皮道:“收下了的,只是房契忘了带上还在客栈里。”
王安当即迫不及待道:“哎呦,那有劳大管家快去取回来,这边等着货场就可以开工了。”
王承恩还想着等回去之后再找户部问问,谁知道王安如此心急。
看了眼崇祯,见崇祯点头,于是便不情不愿的转身离开了生药铺。
等王承恩走了,王安这才碎嘴道:“贤弟,这管家你给开的多少银子,做事咋这么粗心大意,货场房契这么重要的东西也能忘带。咱们做生意,最重要的就是心细如发你知道”
要是王安知道,要不是王承恩,也许他今天还未必立刻就能拿到煤矿,估计会为自己背后嚼舌根而感到羞愧。
心心念念的煤矿终于拿下,王安瞬间心情大好,嚷嚷着要上广渠门的大酒家给崇祯订酒席,只是喊得大声,屁股却是一点没离开椅子。
崇祯眼下正“爱”王安“爱”的不行,所以倒也不觉得王安虚伪,反而拦住王安道:“这点小事愚弟让家奴去办就是,你我坐在这里烤烤火聊聊天不是更好吗!”
说罢,朝门外喊了一声,“去个人,定桌席面来。”
“诺。”门外顿时响起应承声。
王安探头瞟了几眼,门外仍是一片冰天雪地,那里见得到半点人影。
“有钱真好,贤弟你这家奴素质好高啊!这么冷的天,搁外头也不觉得冷哈”王安羡慕道:“要不然让他们进来烤火吧,怪可怜的。”
“他们穿的厚实,无妨的。”崇祯随便应付一句,毕竟一会儿要跟王安讨论的可都是国家大事,在场的人越少越好。
两人默默烤了会儿火,崇祯酝酿着说道:“兄长知道袁崇焕这个人吗”
王安斜睨了崇祯一眼,奇怪道:“圆嘟嘟,恐怕中国人很难不知道啊!咋说起他来了”
崇祯咧嘴一笑,说出编了许久的谎话,“咱家是在辽东做药材生意的,袁崇焕之前是辽东督师,父亲与他见过几面。”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大明靠山王,崇祯认我当大哥。本章网址:http://www.6kshu.com/0_2/49.html